当前位置: 首页>>县情>>畅游高台>>特色美食

高台拉条子

来源:高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:2021-11-04 11∶30
字体:【 打印

在高台,你要想生活得滋润舒服,就得会吃拉条子,会拉拉条子。当一碗拉条子吃下去,空虚焦躁的胃充实平静起来,在微微的眩晕中,在沉沉的慵懒中,你会感到家庭的温馨惬意、生活的美满幸福。

一碗面,又一碗面,从面袋或面柜中被舀出来,仿佛还有一股刚刚成熟的麦子的粉香,手伸进去,你会感受到面粉在纯洁的外表之下细腻的内心。你知道,其实,它也知道,松散的集体是无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,必须团结起来,而要团结,需要有媒介。这个媒介是精盐。水和精盐共同作用,将面粉中的淀粉和各种蛋白质的分子调动起来,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并把面粉的香味充分激发出来。这个过程虽然也需要力气,但是,比起其他那些艰辛的劳作,和面揉面所用的力气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。
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的面团被静静地放置在面盆中,好似在安静地等待下一步加工,但其内心却在发生着激烈的变化。在近似封闭的状态下,水分子携带着盐分子向面团的全身散布。比起前面在外力作用下的粗暴糅合,饧面是一种调动内心需求的缓慢功夫,虽然没有心理辅导师的诱导,但是,也足以逐渐让分子慢慢地认识到命运的强大和不可更改,这里有没有“斯德哥尔摩效应”我不清楚,我只看到,静置了一段时间的面团平和了、柔软了、可塑性更强了。然后,将面团揪揉成一个个“小剂子”,再将“小剂子”搓成更细的“拉条剂子”,抹上油,盖上面巾防止水分散发,这都是必需的准备工作。

左右手同时伸出,细长或粗壮的手指同时轻轻地捏住“拉条剂子”的两端,并快速地向前挪动,将三五根或五七根“拉条剂子”一起捏在手中。两臂同时轻舒向外伸展,面就被伸长。两臂一合,随之下放,大致拉细的面剂子就折合在案板上了。左手将面剂头子交给右手,再顺势滑向左面,拉细的面剂子折合部被左手和手臂撑起,和右手一起,再次舒展、伸长。似乎为了调整节奏,增加气势,两臂间的拉条还要在案板上甩出个声响来。待两臂之间的“拉条剂子”抻成粗细均匀的拉条子,随着手臂挥动,拉条便向铁锅飘去,落在翻滚的沸水中。如果觉得拉条还不够细,还没有发挥出自己手艺的极致,大不了把舒展、挥动手臂的动作再做几次。

如果你不是拉面者,只是旁观的食客,你会觉得这不是劳动,而是一场舞蹈。天然的节奏中缺乏的只是音乐的点缀,甚至,你会惋惜这“舞蹈”的短暂与转瞬即逝。只是,当你在转眼之间端起碗来,用热气腾腾的拉条子安慰自己的辘辘饥肠时,你才能感觉到主妇手脚麻利的好处。

拉面是最需要技术的环节,但吃拉条子也不是人们想的那么随便。最合适的动作是,左手端起盛满拉条子的饭碗,右手握牢筷子,用筷子挑起一股拉条子,筷子上举,碗向下沉,这一股拉条子便被从碗里盘旋交错的面和宽和的菜汤中扯出来,也不待完全从碗中分离,左手的饭碗和右手挑起拉条子的筷子再次相会,筷头将拉条子向口中带去,只一吸,那滑溜溜的拉条子便向口中滑去。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,丝毫不加凝滞,如行云流水一般。关键是那一吸,如长龙吸涧,如狼吞虎咽,西北人的豪迈爽利大气痛快不拘小节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如果你像秀女般从碗中挑出一根拉条子来,一截一截慢慢细嚼,你不但体会不到拉条子的爽滑美味是怎么回事,关键还让拉面的人很受伤:“咋嘞?做得不好上?”你就得赶紧给自己找理由:刚吃过饭啦,胃口不好啦,诸如此类吧!

所以,我们吃拉条子都不说吃,都说“咥”。有人觉得这个说法土气,有人笑话这个字眼粗俗,但是,这是一种生活习惯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是这个地方的特色。

其实,追根究底,咥,原本是秦人传统,我们只是继承者、发挥者。

吃完了,再来一碗面汤,原汤化原食,将肚子里的缝缝隙隙填得满满当当。满足吧?充实吧?

来,到高台来,咥一碗拉条子。品味一下爽滑,体验一番豪迈,遭遇一次邂逅,感受一回幸福!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